-
卢风:超越“马尔萨斯陷阱”之后绿色发展的必然与应然
“发展”是现代性的关键词之一,现代化就是文明发展的加速。然而,不是朝着任何方向的发展都是安全的,朝着错误方向发展,人类文明就有可能走向毁灭的深渊,发展得越快就可能越快地走...
作者:2025-04-15 00:00 -
杨子强: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原创性贡献
法者,治之端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法治作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法...
作者:2025-04-15 00:00 -
丁俊萍 杨亚婷: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历史特点及其现实启示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主动精神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为我们深入理解历史主动精神在新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现实启示提供了重要指导。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在创造重...
作者:2025-04-15 00:00 -
江林謄 乔瑞金: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思想的话语定力研究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彰显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深刻内涵。现实的人类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是一...
作者:2025-04-15 00:00 -
孙照红:“两个结合”:党建话语体系构建的理与路
“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
作者:2025-04-15 00:00 -
陈殿林 刘鸣: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历史起点析论
2022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中学习时强调,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和当代中国文化根基的中华文明“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要通过深入研究中华...
作者:2025-04-15 00:00 -
杨生平:马克思对西方中心论的批判及其启示
随着世界历史与全球化的发展,道路多样性与文化多元化问题渐渐凸显出来。于是,与此相关的种种关于“中心”与“中心主义”的争论也就逐步浮出水面并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从一般...
作者:2025-04-15 00:00 -
周可: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当代阐释及其意义
自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公开问世以来,围绕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争论就没有停息过。在中国,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概念的解读产生了诸多学术成果。在国外,当代学者...
作者:2025-04-15 00:00 -
陈思 李志勇:以思想建设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路径考察
党的二十大指出,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
作者:2025-04-15 00:00 -
李笑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制度建设的目标体系与策略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中始终高度注重加强制度建设,把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定型作为改革创新发展的内在使命。1992年,邓小平就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
作者:2025-04-15 00:00 -
俞敏:列宁关于共产党长时期领导工农国家各项事业思想的形成及其重要内容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当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过渡的“过渡时期”结束时,无产阶级的政治工具包括无产阶级国家和无产阶级政党即走向消亡。或者说在共产主义...
作者:2025-04-15 00:00 -
蒋家平:善用“大思政课”提升高校思政引领力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思政引领力”概念,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的首要特质。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
作者:2025-04-15 00:00 -
王培刚: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健康根基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康优先发展,是坚持以人民为...
作者:2025-04-15 00:00 -
庄贵阳 王思博: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观的理论跨越与实践指向
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习近平总书...
作者:2025-04-15 00:00 -
宋福范: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下简称“学习教育”)。这是对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作风建设作出的...
作者:2025-04-15 00:00 -
宋学勤 李昊天:毛泽东对“现代化”概念的运用与阐释
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大历史观看,毛泽东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中国式现代化当之无愧的伟大奠基者和开拓者。他在致力于把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改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
作者:2025-04-15 00:00 -
韩升 王朋朋: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强国建设规律的揭示及其原创性贡献
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教育强国建设规律就是教育强国内部诸要素及其相关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以及教育强国建设的内在机制和发展趋势。...
作者:2025-04-14 00:00 -
王文举 孙杰: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哲学意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把握大势,深刻总结提炼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
作者:2025-04-14 00:00 -
高超 胡一凡: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斗争精神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
社会发展的矛盾运动是孕育斗争精神的源头活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形成了鲜明的精神标识。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进行...
作者:2025-04-14 00:00 -
许先春:习近平关于统筹教育科技人才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理论特质和实践要求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科技人才问题单列专章,作出系统谋划,深化和拓展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工作布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
作者:2025-04-14 00:00 -
刘明峰:重解海德格尔实践哲学
20世纪60年代,西方思想界兴起了一场“实践哲学复兴”(Rehabilitierung der praktischen Philosophie)的运动。这场运动的起因按曼弗雷德·里德尔(Manfred Riedel)的总结:一边是要...
作者:2025-04-14 00:00 -
翟迈云: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国方案
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中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站在...
作者:2025-04-14 00:00 -
潘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是国家认同、民族交融的情感纽带,是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石,是中华民族绵延不衰、永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
作者:2025-04-14 00:00 -
钟瑛:深刻领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
新征程上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并提出贯彻落实的一系...
作者:2025-04-14 00:00 -
王东 王永贵: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
作者:2025-04-14 00:00


-
王喆:毛泽东关于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的重要论断
-
赵丁琪:技术封建主义:内涵、争议与应对
-
新新青年BLOG|驳人民日报《天塌不下来》:真正的危险,是以为自己无所不能
-
习近平: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