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战争巴军击落印军“阵风”战机对我们的启示
据媒体报道,5月7日,印度空军出动大批战机,试图对巴基斯坦境内印度认定的所谓“恐怖分子训练营”实施空袭,但印军的空袭遭到了巴基斯坦空军的全力拦截,双方空战的结局令人吃惊。根据巴基斯坦政府公布的消息,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伊沙克·达尔在议会通报空战情况时说,确认是巴空军使用中国制造的歼-10C战斗机击落了5架印度战斗机,其中3架是法国制造的“阵风”,另2架分别是苏-30和米格-29。“阵风”号称是西方最强的四代半战机,兼具对空、对地以及反舰等多种打击能力,还有一定的隐身性,歼-10C是如何打下“阵风”的呢?
据专家分析,巴空军是通过体系作战打下“阵风”的。在这次印巴战争前,巴军依托其采购的各类中国装备,建立了一整套作战体系,这套体系以ZDK-03预警飞机为核心指挥,兼容了歼-10CE和JF-17(枭龙的巴基斯坦编号)两种战斗机,同时还可以通过数据链和红旗-9BE、红旗-16P等防空系统相互交联,从而形成了一整套庞大的防空作战体系。这样,当印度战斗机靠近印巴边境时,巴军预警飞机就会率先发现印军战斗机的动向,然后指挥歼-10CE战斗机前去拦截印军飞机。而歼-10CE甚至可以保持无线电静默,不打开机载雷达,完全依据预警飞机提供目标信息飞到合适的位置,直接发射PL-15导弹,随后由预警飞机采用“A射B导”的方式引导空空导弹直接攻击印军战斗机。
所谓的“A射B导”就是指在作战行动中的AB两个平台,由A负责发射制导武器,而由B负责引导攻击的一种协同作战方式。
其实,采用“A射B导”方式协同作战不是现在才有的。据有关资料,美军在多年前就对“A射B导”的作战方式进行了研究。冷战时期,苏联海军列装的大批超远程重型反舰导弹,也是利用“A射B导”的控制模式来实施超视距打击。具体的操作是:海军水面舰艇和潜艇齐射导弹,导弹在飞出舰队的控制范围后,就由图-95RT海上巡逻机负责对导弹实施引导,一直到导弹进入自导模式后,图-95RT还要负责观测导弹打击效果,以便汇报情况。
在近年的俄乌战争中,俄军也采用了“A射B导”的协同作战方式。据媒体报道,今年3月19日,俄罗斯空天军航空兵和地导兵在苏梅州上空协同合作,击落了乌克兰空军的一架F-16战斗机。由于乌军的F-16在低空活动,俄军无论是S-400的旅一级91N6远方警戒雷达还是营一级的96L6近方警戒雷达,只要没有配备40V6M雷达高架,对于低空目标的探测能力都非常有限的。当时俄空天军位于高空巡逻的苏-35S战斗机截获了位于低空F-16战斗机的目标信息,立刻赶往预定阵位实施拦截。当地面防空部队的S-400系统实施两发齐射后,苏-35S战斗机为发射出去的地空导弹实施了照射引导,引导到地空导弹雷达开机,之后就打下了这架F-16战机。
但是到目前为止,无论是美军还是俄军,对于“A射B导”技术的钻研程度,都不如我军。因为无论是美军还是俄军,其使用的“A射B导”都是在同一军种,甚至是同一平台内实施,比如美军的A飞机投掷激光制导炸弹,B飞机负责引导攻击;或者是榴弹炮发射制导炮弹,步兵观察组负责引导攻击等等。而俄军的“A射B导”虽然是在飞机和舰艇、地空导弹之间转换,但无论是发射导弹的部队还是引导导弹的飞机,都属于同一个军种下面的不同兵种。而目前我军在“A射B导”技术上已经实现了空军和海军跨军种的联合作战,这是美俄都还没有达到的高度。
“A射B导”是体系作战的一种样式,巴空军依托其采购的各类中国装备建立一整套作战体系,从而通过体系作战打下“阵风”,还只是体系作战的初级阶段。可以预见,在这次印巴战争后,世界各国特别是主要军事大国,会更加重视对体系作战的研究与发展,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和运用,未来战争将会出现“超远距离超大体系作战” 的作战样式。
所谓“超远距离”,就是战争会在更大的空间进行。冷兵器时代,作战双方是面对面地交战。热兵器时代,作战双方则是进行视距内的交战。自从进入信息化时代,作战双方就越来越多地采用超视距作战的样式,交战距离可达上百至上千公里。而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后,作战空间会进一步扩大,作战双方会相隔上千甚至上万公里进行“超远距离”的交战。例如,将军队或作战平台部署在距敌方数千公里之外,通过卫星等无人航天航空器和信息网络进行侦察定位,感知战场态势,获取敌方各种情报信息,尔后使用导弹、无人机等兵器对选定的敌方目标进行超远距离的物理攻击和信息攻击,直至达成作战目的。
根据公开的资料,目前我军已初步具有超远距离作战的能力。例如:
目前我国装备的霹雳17空空导弹,射程达400至500公里;在研的霹雳21空空导弹,射程可达1000公里。
“航母杀手”东风-21D陆基中程弹道导弹射程为1500-2500公,轰-6N挂载的东风-21D空射版弹道导弹射程达3500至5000公里,配合1次空中加油,轰-6N的最远作战距离可以接近7000公里,这款导弹的有效打击范围有望超过10000公里。
长剑-100陆基巡航导弹,射程覆盖1500至2500公里,其空射型号长剑-20射程增至2500公里,并实现"发现即摧毁"的实战化标准。
鹰击-18舰载型反舰导弹射程达500至600公里,鹰击-21型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射程可达1000至1500公里。
东风26陆基中程弹道导弹最大射程可达4000至5000公里。
我国目前在研的察打一体无人机——WG700型“猎鹰”无人机,航程达10000公里,挂载能力超过500公斤,能够同时携带12枚各类型导弹,可在一次任务中对多个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我国正在研制的一种可以在近地轨道飞行的高超音速轨道飞行器,在轨飞行可达200天以上,这种亚轨道轰炸机的载重量据说最高可达百吨。这意味着它理论上可以携带上百枚核或常规弹头。
我们相信,随着我国国防军事科技的发展,今后会拥有种类更多、打击距离更远、作战性能更好的超远距离作战兵器。
所谓“超大体系作战”,就是将所有与作战有关的要素科学整合成一个整体,做到侦察一体、攻击一体、防御一体、攻防一体、保障一体和陆海空天电网一体。这种超大的作战体系,将把各军兵种、各个战区所有与作战有关的要素高度融合,上达统帅部,下至执行具体作战保障任务的单、分队甚至单个兵器。也就是说,一些特别重要的执行侦察、打击、防护、保障任务的作战单元,其信息可直达统帅部,而统帅部也可在必要时对其进行指挥控制。
而对超大体系作战行动进行指挥控制则依托的是人工智能系统。也就是说,对情报的搜集分析、作战及协同保障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以及作战过程中的动态调控和指挥等,都依托人工智能系统来进行。因为只有依托人工智能系统,才能对极度复杂和具有海量数据的超大型作战体系实施及时有效、高度灵活的指挥控制。我认为,超大作战体系的人工智能系统,应采取集群式和分布式,其高效处理大规模数据集的能力将至少是目前世界上最强的人工智能系统的万倍以上。
可以预见,在未来战争中,谁拥有更强的“超远距离超大体系作战”的能力,谁就会赢得战争。
【文/阿华,作者原创投稿,授权红歌会网首发。】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