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胡为雄:毛泽东的四篇骈文体书信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24-05-11 00:00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时就阅读过骈文,他购买的《昭明文选》中就收录有六朝的不少骈文。当然,毛泽东还读过其他骈文作品,如庾信的骈赋《枯树赋》,他晚年仍然爱读'...

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时就阅读过骈文,他购买的《昭明文选》中就收录有六朝的不少骈文。当然,毛泽东还读过其他骈文作品,如庾信的骈赋《枯树赋》,他晚年仍然爱读。毛泽东对骈文亦深有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他读《初唐四杰集》,评价王勃的诗文成就时说:“这个人高才博学,为文光昌流丽,反映当时封建盛世的社会动态,很可以读。”毛泽东还高度赞扬王勃等人对骈文体式的独创性贡献:“为文尚骈,但是唐初王勃等人独创的新骈、活骈,同六朝的旧骈、死骈,相差十万八千里。”对于为宣传变法、写报刊文章而创造了曾风靡全国的“新文体”的梁启超,毛泽东评价他时亦涉及骈文。1958年4月,毛泽东在武昌同吴冷西、田家英谈话时,说梁启超“最辉煌的时期是办《时务报》和《清议报》的几年。那时他同康有为力主维新变法。他写的《变法通议》在《时务报》上连载,条理分明,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加上他的文章一反骈体、桐城、八股之弊,清新平易、传诵一时”。毛泽东在湖南湘乡东山学堂读书时亦曾熟读梁启超的《新民丛报》,受其文风影响颇深。毛泽东从正肯定王勃创新骈体,从反面称赞梁启超反骈体,这种比较式评价,既体现了他对古人诗赋的大量阅读和系统把握,也体现了他对“新文体”的谙熟,反映了他对骈文的长期关注和深刻理解。0Ew品论天涯网

由于环境的特殊,毛泽东求学时期的资料除一本在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就读时所作的《讲堂录》外,其余遗失殆尽。他即使写过骈文也未能保留下来。然而,他后来发表的一些文章中常常含藏骈句是显而易见的。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发现毛泽东以书信形式写过较完整的骈文,并且在1930年代中期,他写信时亦采用了骈散结合的文体。0Ew品论天涯网

骈文起源于汉末,形成并盛行于南北朝,主要特点是讲求声律、对仗、隶事和精美。即它讲究字调平仄、声韵和谐、对仗工整、引用典故、注重藻饰。骈文注重形式与修辞技巧,虽然内容的表达相对受束缚,但艺术形式却很突出。其文体典雅雍容、庄重工稳,用词奢华铺张,叙事生动形象,议论气势如虹,抒情感人肺腑,故发展成汉文书写的一种典型文体。唐朝及以后各朝的诏书、奏表多以骈体文为主,成为官方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文化工具。直至清末民初,骈文还曾时兴。不过一直到清代,它才被叫作骈文。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骈是对偶之意),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亦称四六文,全篇多双句(“骈四俪六”),给人一种均衡的对称美。0Ew品论天涯网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骈”的阐释是:“驾二马也。从马,并声。”清代段玉裁在注中引《平帝本纪》中的掌故说:“併马谓之俪驾,亦谓之骈,併、骈皆从并,谓并二马也。骈之引申,凡二物并曰骈。”而以骈来命名文体,也确实抓住了骈体文最基本最直接的特点。一般来说,骈体文通篇的句式两两相对,构成了对偶,或曰丽辞、对仗,如同两马并驾齐驱。故《中西文化概论》一书中指出,骈文的“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0Ew品论天涯网

骈文与赋的衍变形式各有特色。赋属于散文的一种,不是韵文。但这两种文体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后形成一种新的文体律赋。律赋借鉴诗的格式,对于用字的平仄、韵脚要求较高,但主要还是借鉴骈文对于音韵的追求。有的学者注意到骈文存在有韵与无韵的区别,如可将骈赋、箴铭、颂赞、哀祭和连珠等归为有韵骈文,将论辩、序跋、诏令、书牍、表启、传状和碑志等归入无韵骈文。骈文家对骈文的定义各有判定,认为骈文包括骈字、骈句、骈意等形式,不仅是四六句。骈字即两字重叠而成的语汇;骈句主要体现为四六句;骈意则是文字有几层意思、分几段排列写出。0Ew品论天涯网

我们现今所见的许多著名的骈文,似乎是骈散结合,但实际上基本没有散句,大多都有对应。当然,骈文的四六字句也不是铁定不变的,除四字句外,也有五字句、七字句及八字句等,虽然六字与四字组合是其主体。例如,六朝骈文代表作——庾信的《哀江南赋并序》:“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日,大盗移国,金陵瓦解。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华阳奔命,有去无归。中兴道销,穷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天道周星,物极不反。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除四六字句外,就有少量五字句、七字句。0Ew品论天涯网

唐朝初期文学家,如王勃等都是骈文高手,中唐以后刘知几的《史通》亦是骈体。被誉为千古第一骈文的王勃的《滕王阁序》,其中除四六字句外,还有一字句、二字句、三字句和七字句。毛泽东极欣赏王勃的才华,曾手书过《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0Ew品论天涯网

毛泽东年轻时写过骈文应是肯定的,但其骈文体作品主要见于书信之中。据目前所见,毛泽东至少写了4篇骈文体书信。其中学生时代3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年代末期1篇。它们分别是:1916年6月24日和26日毛泽东致萧子升的两封信,1917年春毛泽东与萧植蕃(萧三)联笔致白浪滔天的信,1935年12月5日毛泽东与彭德怀联名致杨虎城的信。对这4篇作品,本文拟作一初步探讨。0Ew品论天涯网

一、学生时代的三篇骈文体书信0Ew品论天涯网

至今尚未发现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时期专门创作的骈文或骈赋。但他在学生时代所写的三封书信使用了骈文体则是明显的。他致萧子升的两封信,内容主要是写景、叙事、抒情;致白浪滔天的信则表达致敬、尚贤、言志。这3封书信的骈文体特色鲜明。0Ew品论天涯网

1916年6月24日和26日致萧子升的两封信,是目前见到的青年毛泽东最早的骈文体书信。6月24日的信全文如下:0Ew品论天涯网

子升仁兄如握:0Ew品论天涯网

话别之后,滞于雨,不得归;又以萑苻不靖,烽火四起,益不敢冒险行也。五六日来,阅报读书,亦云有所事事。然病母在庐,倚望为劳,游子何心,能不伤感!重以校中放假,同学相携归去,余子碌碌,无可与语。早起晚宿,三饭相叠,平居一日憎长,今如瞬息,寂历之景,对之惨然。独有军士相邻,洸洸之众,来自岭峤,鸟言兽顾,不可近接,亦既知之矣。心目所遇,既多可悲,遽闻觱篥一声,刁斗再发,余音激壮,若斗若击,中夜听之,不觉泣下。更可恶者,秋霖作虐,盈沟滥浍,碍人行步,不然,亦走来握手谭话矣。明日开霁,决行返舍。前托时惠德言,愿勿食信,并望爱护身体,拳拳一腔,不能毕宣。0Ew品论天涯网

泽东再拜0Ew品论天涯网

自第一师范学校 廿四日0Ew品论天涯网

通读全文,可明显看出这是一封骈文式书信。它看似有散行之气,实则属排偶之文。信中虽然有一处二字句、两处三字句、一处五字句、一处七字句和八字句,但四字、六字句是其主体。书信用字声韵和谐,虽然对仗不是全部工整,但引用或化用典故、隶事色彩浓,且注重藻饰,文采斐然。例如“然病母在庐,倚望为劳,游子何心,能不伤感”这一句将一位挂牵慈母的学子伤感心态尽情展出,讲求对仗、声律和谐。信中亦有不少用典。如“萑苻不靖”,典出《左传·昭公二十年》:“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又如“余子碌碌”,典出《后汉书》:“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再如“洸洸之众,来自岭峤,鸟言兽顾”,这是化用典故,出自《诗经》中的“江汉汤汤,武夫洸洸”。岭峤即五岭之别称。峤指高而峭之山,五岭之主山均称为峤。《新唐书》有关于智戴的传记:“炀帝弑,引其下逃归。时盗贼多,岭峤路绝。”“鸟言兽顾”的“鸟言”,源自《后汉书》有关度尚的传记:“初试守宣城长,悉移深林远薮椎髻鸟语之人置于县下,由是境内无复盗贼。”“鸟言兽顾”指军纪败坏的桂军。而“遽闻觱篥一声,刁斗再发”等皆有来历。觱篥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簧管乐器。关于刁斗,唐代高适在《燕歌行》中说:“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总的来看,毛泽东的这封信属骈文体。0Ew品论天涯网

1916年6月26日毛泽东致萧子升的信,既抒情写意,亦陈返家途中所见所闻,指斥了旧军阀盘踞当地的军纪败坏行为。全文如下:0Ew品论天涯网

升兄赐鉴:0Ew品论天涯网

今朝九钟抵岸,行七十里,宿银田市。主人与予有故,颇安适焉。四肢之怨虽深,而灵台之乐殊甚。洗尘振衣,捉管为书,回想昨霄今早,情景宛在,感念奚如!中途寡所见闻,然略可得而述。近城之处,驻有桂军,招摇道涂,侧目而横睨,与诸无赖集博通衢大街,逻卒熟视不敢问。证以校内所见,信乎两粤赌风之重也。七里铺、姜车一带,有所谓护国军二股:一苏鸣鹄所部,约千二百人;一赵某所部,数略同。联手成群,猬居饭店,吃饭不偿值,无不怨之。细询其人,殊觉可怜,盖盼望给资遣散而不得者也。其官长亦居饭铺,榜其门曰某官,所张檄告,介乎通不通之间焉。一路景色,弥望青碧,池水清涟,田苗秀蔚,日隐烟斜之际,清露下洒,暖气上蒸,岚采舒发,云霞掩映,极目遐迩,有如画图。今夕书此,明日发邮,在涂两日,二十九前后当达左右,欲以取一笑为快,少慰关垂也。0Ew品论天涯网

泽白0Ew品论天涯网

二十六日0Ew品论天涯网

毛泽东这封书信基本是四六句骈文体。书信开头与结尾部分文采显露:“四肢之怨虽深,而灵台之乐殊甚。洗尘振衣,捉管为书,回想昨霄今早,情景宛在,感念奚如!”“一路景色,弥望青碧,池水清涟,田苗秀蔚,日隐烟斜之际,清露下洒,暖气上蒸,岚采舒发,云霞掩映,极目遐迩,有如画图。”这些妙章佳句,把学子回乡将要见到双亲的愉悦心情通过景色展现了出来。虽然他在信中指责途中所见驻地乱兵胡作非为,但其后部分文辞清丽、心气舒缓,尽展怡人景色,人似在画中。该信也有用典。如“日隐烟斜”化用了古代诗人的诗句。唐代郎士元七律《酬王季友题半日村别业兼呈李明府》中有诗句:“村映寒原日已斜,烟生密竹早归鸦。”以及宋代陈与义的七绝《次韵大光五羊待耿伯顺之作》中有诗句:“百尺楼头堪望远,淡烟斜日晚荒荒。”毛泽东将其化用为“日隐烟斜之际”,更让乡村傍晚景色增添诗意。0Ew品论天涯网

1917年春毛泽东与萧植蕃(萧三)联笔致白浪滔天的信,更是典型的骈文体,基本是四六句:0Ew品论天涯网

白浪滔天先生阁下:0Ew品论天涯网

久钦高谊,觌面无缘,远道闻风,令人兴起。先生之于黄公,生以精神助之,死以涕泪吊之,今将葬矣,波涛万里,又复临穴送棺。高谊贯于日月,精诚动乎鬼神,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植蕃、泽东,湘之学生,尝读诗书,颇立志气。今者愿一望见丰采,聆取宏教。惟先生实赐容接,幸甚,幸甚!0Ew品论天涯网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  萧植蕃  毛泽东上0Ew品论天涯网

这封信写于1917年春白浪滔天来长沙参加黄兴葬礼期间。萧植蕃即湖南省立第一师范非毛泽东同届的同学萧三,时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教员。白浪滔天(1871—1922)即宫崎寅藏,也作白浪庵滔天,日本熊本县人。他曾积极支持和帮助过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并参加兴中会,与黄兴等人交往甚密。黄兴因病在上海逝世后,1916年10月其灵柩归葬湖南。1917年2月,白浪滔天从日本来长沙参加黄兴葬礼,4月回国。毛泽东和萧三得知白浪滔天来长沙的消息后,联名给他写了一封信,高度赞扬他的精神品德,并表示愿去拜访和求教。该信除称呼与落款,信中“今者愿一望见丰采”为八字,“惟先生实赐容接”为七字外,其余皆四六言。故这是一篇典型的骈文体书信。全信用字雅致,对仗工整,亦有隶事。如“临穴送棺”,典出《诗经》:“临其穴,惴惴其慄。”西晋潘岳的《杨仲武诔》中亦有句:“临穴永诀,抚榇尽哀。”0Ew品论天涯网

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末期一篇骈散结合的书信0Ew品论天涯网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末期,毛泽东写过一封骈散结合的书信。1935年11月,毛泽东等率领中央红军经过万里长征到达陕北之后,取得直罗镇战役的重大胜利,歼灭国民党东北军一个师又一个团,俘敌5300余人。这为红军在陕北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11月28日,毛泽东、朱德发表《抗日救国宣言》指出:“在亡国灭种的前面,中国人民决不能束手待毙。……现在正是要求我们全国人民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大家团结,大家奋斗,以誓死的决心以对付中国人民公敌的时候。”宣言强调:“不论任何政治派别、任何武装队伍、任何社会团体、任何个人类别,只要他们愿意抗日反蒋,我们不但愿意同他们订立抗日反蒋的作战协定,而且愿意更进一步地同他们组织抗日联军与国防政府。”宣言还公布了抗日救国的十大纲领。0Ew品论天涯网

为了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团结、争取国民党军队中的进步力量,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给国民党军队一些高级指挥官写信陈言,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和政策,表达红军北上抗日的意志和决心。1935年12月5日,毛泽东与彭德怀联名致信杨虎城。这封信的言辞很是讲究,是一篇骈散结合之文,说理言志,颇能使人动情激愤。现将信中部分内容摘录如下:0Ew品论天涯网

虎城先生总指挥阁下:0Ew品论天涯网

从徐向前同志处,知阁下曾与通、南、巴红军有某种联系。……如言国家,则今日者,乃亡国灭种之日也。凡属爱国志士,革命军人,应如何泣血椎心,一致奋起,为抗日讨蒋而战。盖日本帝国主义实我民族国家之世仇,而蒋介石则通国人民之公敌。日本而无蒋介石,则吞并华北灭亡中国之诡计不得售,蒋介石而无日本,则其卖国家戮民众祸军队排异己之奸谋不得逞。是以抗日反蒋,势无偏废。建义旗于国中,申天讨于禹域,驱除强寇,四万万具有同心,诛戮神奸,千百年同兹快举。鄙人等卫国有心,剑履俱奋,行程二万,所为何来,既达三秦,愿求同志。倘得阁下一军,联镳并进,则河山有幸,气势更雄,减少后顾之忧,增加前军之力。鄙人等更愿联合一切反蒋抗日之人,不问其党派及过去之行为如何,只问今日在民族危机关头是否有抗日讨蒋诚意,凡愿加入抗日讨蒋之联合战线者,鄙人等无不乐与提携,共组抗日联军,并设国防政府,主持抗日讨蒋大计。此政府应有适合民心统一意志之十大纲领,具见12月1日苏维埃中央政府与革命军事委员会所发宣言。如荷同意,即祈派遣代表,前来苏区商洽一切。重关百二,谁云秦塞无人?故国三千,惨矣燕云在望。亡国奴之境遇,人所不甘;阶下囚之前途,避之为上。冰霜匝地,勉致片言,风雨同舟,愿闻明教。专此布臆。0Ew品论天涯网

顺颂0Ew品论天涯网

勋祺0Ew品论天涯网

毛泽东0Ew品论天涯网

彭德怀0Ew品论天涯网

12月5日0Ew品论天涯网

这封信是典型的四六言骈文体,其中“建义旗于国中,申天讨于禹域,驱除强寇,四万万具有同心,诛戮神奸,千百年同兹快举”“重关百二,谁云秦塞无人?故国三千,惨矣燕云在望。亡国奴之境遇,人所不甘;阶下囚之前途,避之为上”等,实乃佳章名句。它的精美对偶、华丽藻饰不只是给人以文学美,更是饱含爱国情怀、抗日意志,给人以鞭策、鼓励。0Ew品论天涯网

信中亦有用典。如“神奸”,指能害人的鬼神怪异之物,典出《左传·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北周庾信的《周车骑大将军贺娄公神道碑》中亦有句:“三槐以鼐鼎象物,知其神奸;五等以桓珪班瑞,守其宫室。”0Ew品论天涯网

又如“剑履俱奋”是化用典故“剑及屦及”(亦作“剑及履及”。毛泽东所用“剑履俱奋”一词中的“履”字,是采用《吕氏春秋·行论》中的“履及诸庭”)。据《左传·宣公十四年》记载,春秋时楚庄王使申舟去齐聘问,申舟路过宋国,被宋人所杀。“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屦及于窒皇,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围宋。”后来《吕氏春秋·行论》载此事,作“投袂而起,履及诸庭,剑及诸门,车及之蒲疏之市,遂舍于郊,兴师围宋九月”。此谓楚庄王得知使臣被宋人杀害的消息后急欲出兵,给申舟报仇,迫不及待地奔跑出去,奉屦的人追到窒皇,奉剑的人追到寝门以外,驾车的人追到蒲胥之市才追上他。“剑及屦及”后用以形容行动坚决迅速。毛泽东化用典故成“剑履俱奋”,将剑、履赋予生命、活力与激情,突出表明自己万里长征、抗日救国的紧迫之心。0Ew品论天涯网

再如“重关百二,谁云秦塞无人”,也是化典而用,其典出《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后以此典指函谷关以西的关中之地,亦形容形势险要之地。晋代陆机《齐讴行》中亦有句:“孟诸吞楚梦,百二侔秦京。”“故国三千”则典出唐代张祜《何满子》诗:“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0Ew品论天涯网

而用典恰到好处、最能打动人心的莫如“风雨同舟”,典出《孙子》:“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毛泽东借此比喻国共两党在日本侵略中国大敌当前的情势下,如同乘一舟遇风暴时,彼此应如同左右手一般相互救助,以共同抵御侵略者。0Ew品论天涯网

杨虎城(1893—1949)出身贫苦农民家庭,早年参加过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1922年,他驻军陕北榆林时,就结识了陕西的共产党组织创始人之一魏野畴,思想进步。写信前,毛泽东曾派红二十六军政委汪锋去西安做杨虎城的工作,消除了诸多误会,释清了不少问题,争取他指挥的十七路军与红军联合抗日。所以,毛泽东适时地给他写了一封书信。虽然书信中的散文不是古代散文而是现代散文,但这篇文情并茂的书信,重在晓以民族大义,表达团结抗日的愿望,应该说它深深感动了杨虎城。后来,杨虎城力促张学良,共同在西安对蒋介石发动“兵谏”,这使中国的抗日形势发生了扭转。总之,毛泽东这封骈散一体的书信,以优美文辞表达的爱国赤诚,激起了杨虎城的爱国热忱。0Ew品论天涯网

三、湖湘文化对毛泽东骈文写作的影响0Ew品论天涯网

从一般体裁看,“骈文”是介于散文和韵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虽然它曾朝赋的体裁演化,但与辞赋有别。在句法、修辞上,骈文重对偶而辞赋重排比;在韵律上,骈文重平仄而辞赋讲究平仄,讲究押韵;在命题上,骈文更为灵活甚至作论说文用,题目随意,而辞赋基本用于描写与抒情,一般都以赋名之。骈文虽不是诗赋,但它的精美对偶、华丽藻饰,读来朗朗上口,能给人以听觉、视觉上的快意和美感,能给人以美的联想和愉悦。其语言简洁、精练,毛泽东用这种文体来写信,确是有讲究的。0Ew品论天涯网

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会写骈文,除了研读古人的作品外,可能也直接受湖湘诗词文化的影响。而要略知青年毛泽东在何种程度上受湖湘诗词文化的影响,则要追溯到清代。到清代,诸多文学样式出现了中兴局面。并且,清代不仅出现了骈文八大家,如袁枚、邵齐焘、刘星炜、洪亮吉、孔广森、孔星衍、曾燠、吴锡麒;也出现了不少骈文理论,诸如孙梅的《四六丛话》等。此外,还有李兆洛的《骈体文钞》、蒋士铨的《评选四六法海》、王先谦的《骈文类纂》、彭元瑞的《宋四六选》、曾燠的《国朝骈体正宗》等。也是在清代,开始出现“骈文”概念。由于清代骈文的中兴,民国初年骈文小说创作一度成为当时文坛的热潮。0Ew品论天涯网

从区域看,到了晚清,“湖湘的骈文堪称崛起。虽然在数量上依旧不如江浙地区,但在清末的影响几可比肩而行。王闿运、王先谦、易顺鼎、皮锡瑞、阎镇珩等堪为代表。序、书、启、记、碑等各类骈体竞相绽放,内容丰富;反映湖湘自然风光、人事现象和人文景观的骈文也比前代增加,或重叙述言情,或重议论说理,扩大了湖湘文学内涵;形式上,骈散交融明显,魏晋骈散兼行之文得到推崇或践行”。0Ew品论天涯网

在这一过程中,晚清名臣曾国藩,因满腹经纶、精通诗文,对湖湘诗词文化的影响较大,他对湖湘文人的影响也较深,在湖湘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曾国藩认可古文与骈文相通,提倡骈散结合,力求超越语言形式对文体的限制。他将骈文创作与诗联系起来,认为骈文讲究对仗工整和用典的特点有助于诗的创作,故主张诗人必须学习写作骈文。曾国藩在为王定安的《蜕敩斋稿》撰写题记时强调:“诗人必学为四六,故唐世诗家无不工为骈文者。姚惜抱最服杜工部五言长排,以其对仗工,使典切,而气势复纵横如意也。鼎臣精心为诗,须于古人之骈文,观其对仗、使典,讨论一番。乾嘉以前,翰林作赋,类多富赡工整;道光中叶后,词苑后进腹俭,而为之亦苟。骈文久不讲矣。不独骈文宜求工切,即古文亦然。班、扬、韩、柳之文,其组织何尝不工,匠心何尝不密?特未宜以卤莽求之耳。”青年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期间,曾研读过曾国藩的著作,他在致黎锦熙的信(1917年8月23日)中写道:“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惟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时惧倾圮。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毛泽东写作骈文,在多大程度上受曾国藩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探讨。但可以肯定的是,毛泽东善于骈文写作,这对他的诗词创作十分有助益。掌握骈文写作方法也是毛泽东善作诗赋的一个重要原因。0Ew品论天涯网

(作者简介:胡为雄,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网络编辑:同心0Ew品论天涯网

来源:《毛泽东研究》2024年第2期0Ew品论天涯网

0Ew品论天涯网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