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主义

一百年前和九十年前

字号+作者: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2011-08-25 14:55 评论(创建话题) 收藏成功收藏本文

一百年前和九十年前 '...

一百年前和九十年前
  毛泽东曾说过:“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①这话是说得很中肯的。

  我们就来看一看历史是怎样一步一步发展过来的,特别是看看辛亥革命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

  中华民族在近代的苦难实在太深重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便丧失独立的地位,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到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中日甲午战争惨败,列强在中国纷纷划分势力范围,八国联军武装占领中国的首都北京,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相继签订,更使一切有爱国心的中国人不能不痛切地感到:中国是不是要灭亡了?中国人会不会成为有些邻邦人民那样的亡国奴?孙中山在1894年兴中会成立时写道:“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2这是多么沉痛的语言!

  腐败到极点的清朝统治者,在国家处在如此危急存亡之秋的时候,依然拒绝根本的社会和政治改革。当八国联军提出和议大纲时,还流亡在西安的清政府立刻发出上谕,宣称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并且声言:“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3这些话不知深深刺痛多少爱国者的心。既然清政府已将自己同外国侵略者紧紧联结在一起,人民大众也就自然地将反抗外国侵略者同反对清政府紧紧联结在一起。

  清政府又是一个极端专制和腐败无能的政府,把权力看得最为重要,总要把一切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1908年,它在“预备立宪”的旗号下,颁布一个《钦定宪法大纲》,一开始就规定:“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一切颁行法律、召集开闭解散议院、设官制禄、统率海陆军、宣战媾和、订立条约、宣布戒严、司法等等大权,全在君主一人手中。特别是,用人、军事、外交等大权,议院不得干预。宪政编查馆、资政院在会奏这个宪法大纲时明白地说:“宪法者,所以巩固君权、兼保护臣民者也。”4当他们的统治地位越不稳、越处于日益孤立的境地时,就越发惴惴不安,对周围一切人都不放心,更要把权力紧紧地攥在手里。连原本十分温和的由立宪派发动的早开国会请愿运动,也在清廷高压下失败。人们再也无法对这个政府抱一点希望了。

  中国已面临一个别无选择的局势:必须经过一次革命,扫除这个已令人无法忍受的君主专制政体,改变旧的社会和政治制度,才能避免亡国的惨祸。

  革命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如果没有祖国在极端危急中那样紧迫的局势,如果不是处在那样专制而又无能的清政府的横暴压制下,辛亥革命这种全国规模的革命运动是不会发生的。

  辛亥革命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产生了深远的全局性影响。它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中共十五大称它为20世纪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中的第一次。这是很高的评价。

  当年的中国先进分子几乎都奔集到辛亥革命的队伍中来,并且在这场革命中受到深刻的教育,思想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共产党内的老一代革命家,如朱德、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等都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辛亥革命中作出重要贡献。陈独秀没有参加过同盟会,但先后创办过《国民日报》等革命报纸,担任过发动安庆新军起义的岳王会的会长,武昌起义后不久又担任过安徽都督府秘书长。比他们年轻的毛泽东,1911年在长沙的湘乡驻省中学读书时,看到同盟会主办的《民立报》,听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牺牲的消息,受到鼓舞,在学堂墙上贴出一篇文章,支持同盟会的政纲,主张把孙中山从海外请回来当大总统。他后来说:“这是我第一次发表政见。”5可以说,这些老一代共产党人,当年都接受过辛亥革命风暴的洗礼,思想上比原先跨出一大步。他们都以自己的切身感受谈过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董必武在一次讲话中说:“辛亥革命的意义是伟大的,它在广大的人民中造成了民主精神的高涨,为新的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今天在座的人有不少是辛亥革命时代的活动家,一定都还记得,把皇帝从他的宝座上面一脚踢下来,建立一个没有皇帝的共和国,对于身受专制统治的人民,曾经是一个多么令人兴高采烈的事件。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存在了二千多年,皇帝在人们心目中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辛亥革命把这个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一下子打倒了,这就是一个极大的胜利。皇帝可以打倒,还有什么反动的东西不可以打倒?”6

  吴玉章也这样写道:“君主专制制度曾经在很长的时期中和在很大程度上是封建主义得以继续存在的条件,君主专制的无上尊严,实质上就是封建主义的无上尊严,它不容许对于封建主义的任何触犯,早已成为社会进步的严重障碍。因此这个障碍的破除,就使民主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7

  他们都是这段历史的直接见证人,所以能把话准确地说到点子上。

  由于历史的局限,辛亥革命并没有能够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历史的发展常常要走过曲折的道路。辛亥革命的果实又被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夺去。日本军国主义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提出了企图独占中国的“二十一条”,革命跌入低潮,许多革命党人陷于极大的苦闷中。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国家的情况一天天坏,环境迫使人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一九一九年,中国发生了五四运动。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8中国的面貌就起了变化。

  马克思主义所以能在中国发生这样的作用,首先是因为存在着客观的社会需要。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社会需要,如果中国的历史没有发展到这一步,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也不能在中国发生实际作用。吴玉章回顾自己的思路历程时也印证了这一点。他说:“一个人读一本新书,通常总是根据自己过去的思想认识和生活经验来吸收新书中的内容,作出判断和选择。所以同样一本书对于不同环境中不同的个人,往往会发生不同的影响。当时中国革命已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革命实践的发展使我日益明确地感觉到旧民主主义道路走不通。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发生给我启示了一个新的方向和新的途径。”9

  曾是中国同盟会最早会员之一的林伯渠也写道:“从自身的经历中,也体验到:一个彻底的民主主义者,他所走向的是共产主义的道路。辛亥革命前觉得只要把帝制推翻可以天下太平,革命以后经过多少挫折,自己所追求的民主还是那样的遥远,于是慢慢的从痛苦经验中,发现了此路不通,终于走上了共产主义的道路。这不仅是一个人的经验,在革命队伍里是不缺少这样的人的。”10

  历史就是这样前进的。近代以来,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数志士仁人顽强地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前仆后继地奋起搏斗。辛亥革命在这个探索前进的过程中起了某种“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对旧中国进行了猛烈的冲击,也帮助许多中国先进分子在思想上前进了一大步,但仍没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问题。随后的严重挫折,又使他们看到不能再沿着原来的路走下去,继续向前探索,终于找到了新的、正确的道路。

  路只能一步一步地走。有如上山,只有先跨上前一个较低的台阶,才能再登上新的、更高的台阶。事情就是这样。如果不对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进行研究,就不可能明了历史的发展。

  注:

  ①《如何研究中共党史》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4页。

  2《檀香山兴中会章程》1894年11月24日,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1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9页。

  3 清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第4册,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4614页。

  4 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上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58—59页。

  5 [美]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西行漫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15页。

  6《在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1961年10月9日,《董必武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87-_488页。

  7《论辛亥革命》,《昊玉章文集》下,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第950--95l页。

  8《论人民民主专政:纪念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周年》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470--147l页。

  9《回忆“五四”前后我的思想转变》,《吴玉章文集》下,第1066页。

  10《荏苒三十年》1941年10月10日,《林伯渠文集》,华艺出版社1996年版,第238页。

  
发布时间:2011-08-25 14:55:19
马研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本网除标明“PLTYW原创”的文章外,其它文章均为转载或者爬虫(PBot)抓取; 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本网站属非谋利性质,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文献和参考资料。凡刊登的著作文献侵犯了作者、译者或版权持有人权益的,可来信联系本站删除。 本站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查看完整讨论话题】 |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头条焦点
精彩导读